3月初省政府召开全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会议之后,为确保今年秋季全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顺利启动,省教育厅以“确保开学前各项工作准备到位”、“确保高中新课程实验教学工作有序开展”为基本要求,加强重难点问题研究,构建管理运行机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大宣传引导力度,为秋季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平稳实施奠定基础。
加强重难点问题研究 为基层提供政策引导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首次引入了学分管理、模块教学、选修课程、通用技术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综合素质评价等课程和管理模式,在教育教学管理层面上涉及学校课程编排、学生选课指导、课堂教学管理、学生发展评价等方面的变革,这既是新课程所展现的亮点,但也是推进新课程的难点。
重建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制定相应的实施指导意见和方案,引导基层正确地实施好国家新课程方案作为前期准备的核心工作。组建14个课题组,开展四大类新课程实验重难点问题的研究。一是课堂与教学方面的研究,如:学校排课和学生选课指导、模块学习评价和学分认定、学科课堂教学研究、师生互动网络学习模式的建构;二是课程建设研究,如: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机制、学校课程开发与实施、地方课程建设的指导与管理;三是学校教研与管理制度重建研究,如:校本教研制度建设与实施、学校管理制度建设、新课程背景下的德育工作、学校教育质量监控体系;四是评价制度改革研究,如:教师发展性评价、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新课程背景下学校评估标准等等。
建立行政、专家、教研人员与省级样本校协作互动的研究机制,整合了福建师大、省普教室学科教学研究核心组以及67所省级样本校等方面的力量开展研究。制定《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福建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与教学管理指导意见》、《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学科教学实施指导意见》。《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模块学习评价与学分认定实施意见》、《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课堂教学研究指导意见》、《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管理制度建设指导意见》、《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学校课程开发与实施指导意见》、《福建省基础教育地方课程建设指导意见》、《福建省普通高中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指导意见》、《福建省普通高中构建师生互动网络学习模式指导意见》、《关于加强和完善以校为本教学研究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普通高中新课程学校排课和学生选课指导参考方案》等指导意见和方案共9个。另已完成初稿的《福建省普通高中教师发展性评价》、《福建省关于普通高中新课程背景下德育工作的指导意见》、《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测试方案》。
构建管理运行机制 确保新课程实验落到实处
为加强对全省新课程实验的组织与领导,建立了有益于新课程实施的管理运行机制。一是构建省、市、县(区)三级管理网络,加大管理力度。在省政府成立的由汪副省长任组长的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各设区市、县(市、区)均成立由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普通高中新课程领导小组,加大政府对实验工作的管理和统筹协调力度。二是科学规划,周密部署。根据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结合我省实际,四月初我厅制定并由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试行),该《方案》对新课程实验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主要任务、重点工作和保障措施作了阐述并提出要求。在我厅制定的“十一五”教育发展规划中,将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纳入其中,予以统筹规划。近半年来,我厅分阶段定期召开教育局长、中教科长、样本校校长及课题研究组负责人工作会议,研究部署有关的工作,确保实验前期准备工作扎实有序地开展。三是加强样本校建设,发挥以点带面作用。我们以67所省级样本校为抓手,搭建样本校沟通与交流平台,加强对样本校的指导和检查力度,引导样本校在学校制度重建、师资培训、资源统筹利用、排课选课、社会及家长学生宣传等方面先行做好准备。目前,各设区市正以省级样本校为基地,带动一般高中校的工作,样本校的引领和辐射作用已初步显现。四是开展专项检查与督导,跟踪指导并督促基层落实新课程实验准备工作。在全省宏观部署、指导和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将管理的重心下移,多次下基层调研检查了解和指导各地和学校准备工作。4月中旬,由厅领导带队分三组到基层调研,了解基层工作进度,研究推进实验准备工作的政策措施。8月中旬,我们以省政府教育督导室的名义开展了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前期准备工作专项督导检查,督导室、基教处、普教室联合组成四路检查组对全省9个设区市进行专项督导检查,较为全面地了解各地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前期准备工作成效和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指导基层扎实做好新课程实施准备工作。在行政管理运作上注重集思广益,凝聚合力,协同作战,近半年来,我厅人事(师管)、财务、教研、督导、生供、电教等处室密切配合,在师资培训、资金投入、督导评估、教研指导,以及设备配置、网站建设方面为我省高中新课程实验创设了良好的实施环境。
落实三级培训任务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作为新课程第一线的研究者和实践者,是新课程实验成败的关键。遵循“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要求,省教育厅承担市、县(区)教育局、教研室负责人和骨干人员、骨干培训者以及普通高中校校长、教务主任和骨干教师的培训;设区市教育局承担县级教育行政、教研人员和本地区高中教师全员培训任务;县(区)教育局和学校则负责校本培训和教研的落实工作。全省各达标中学、省级样本校的骨干教师和省、市教研员共1400多位代表参加了培训。这些省级培训和考察已在各设区市的二级和学校校本培训中发挥积极作用,为高中新课程的实施奠定基础。自2004年以来,投入培训专项经费达840万元。
下移教研工作重心 提升专业引领和服务能力
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较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有更新的视角和更高的起点,推进新课程实验不仅面临制度层面的创新,更需要教育教学层面的深度改革。我厅在加强行政宏观管理和政策指导的同时,加强省级教研队伍建设,加强教研深度研究,转变教研工作理念,下移教研重心,为基层学校和广大教师提升专业引领和服务。一是开展普通高中新课程16个学科教学实施研究工作。我厅组织教研人员和骨干教师在解读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基础上,制定并编写《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实施指导意见》。目前该《指导意见》已在各设区市普通高中学校使用,成为高中教师正确理解、实施新课程的参考书,受到广大教师的欢迎和好评。二是组织编写《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宣传手册》。为了让教育界和全社会理解认同普通高中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支持、参与新课程实验,我厅组织编写的《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宣传手册》,以问答的形式,对新课程相关专题的56个问题进行通俗易懂的解答。目前该手册已成为我省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和高中教师了解新课程的通识学习用书,也成为高中学校向广大家长学生宣传新课程实验的宣传用书。三是开通“福建高中新课程”网站,加强网站资源建设。我们依托省电教馆的技术支撑并组建以省普教室学科组成员为核心的网络资源建设工作组,利用网络所具有的优势,传递现代教育理念,为广大教师提供在线学习,共享优质资源,实现同伴互助和专家引领。目前,网站已开通,网络资源建设工作正积极有序地开展。
加大宣传引领力度 营造课改实施良好氛围
推动新课程实验的顺利进行并取得预期成效,不仅需要教育内部统一思想认识,开拓创新,更有赖于广大家长、社会各界的理解、支持和密切配合。加大宣传力度是我厅实验准备工作的重要环节。一是加强组织和指导。2月份我厅下发《关于加强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宣传工作指导意见》,对全省新课程实验宣传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和工作要点进行阐述和部署。二是建立新课程实验工作联络员工作机制。在各设区市推荐的基础上,每个设区市确定一名联络员,建立了新课程实验信息专报制度。三是编印《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简报》,目前已编印简报12期,建立课改信息沟通与交流平台。针对秋季普通高中新学年即将开学,近期又下发《关于做好当前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宣传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加强宣传报道工作,宣传好典型,唱响主旋律,让广大人民群众理解新课程实验的意义。要求各高中学校要充分利用新生报到和开学初的有利时机,切实做好高一新生和家长的宣传工作。发挥新闻媒体作用,启动新一轮新课程实验宣传工作,共同营造有益于新课程实验的良好社会氛围。